MSTA-大家系列科技讲座
分享到:

戚发轫院士的创新观 实事求是 允许失败

来源:中国科普网 作者: 2018年06月08日
[导读]  有人问,航天飞机集中了当今世界航天科技的最高成果,为什么我国不发展航天飞机,而发展载人飞船?我感到,科技创新要不图虚名,应该根据科学发展的规律搞创新 ,弄清楚现有的基础怎样,创新的目的是什么

创新要实事求是
  有人问,航天飞机集中了当今世界航天科技的最高成果,为什么我国不发展航天飞机,而发展载人飞船?我感到,科技创新要不图虚名,应该根据科学发展的规律搞创新 ,弄清楚现有的基础怎样,创新的目的是什么。
 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,我国发生了“以飞船起步,还是以航天飞机起步”的争论。航天飞机当时在国外“很热”,国内很多人也主张发展航天飞机。另一部分人就认为,航空技术并不是中国的优势,中国的基础还不足以发展航天飞机,而应该发展“飞船”,它可以继承中国研制返回式卫星的经验,适合中国的实际情况。这部分人被称为“飞船派”,我也是其中之一。
  事实证明,我们是对的。后来,美国发现航天飞机尽管集中了最高技术,但缺点也是相当明显的:航天飞机每次返航后都要进行大规模的检修,这一花费比发射运载火箭的费用还多。目前,世界上最大的协和式超音速客机已被送到了博物馆收藏。为什么?因为造价太高,没有效益,一般的国家做不起。特别是两次航天飞机的失事暴露其安全性有较大缺陷。不久前,美国宇航局局长格利芬也宣布,发展航天飞机是一个错误的决定。
  而在安全性和实用性方面,载人飞船有优势。目前来看,飞船最大的用处就是作为天-地往返工具。一开始我们就重视飞船的实际用途,没有追求虚的东西。围绕这个用途,我们在多方面进行攻关,最终实现了自己设计、采用自己的材料和元器件、自己制造。我国的载人飞船比美国的第一代航天飞船晚了几十年。虽然起步晚,但起点高,一步到位。前苏联、美国的无人飞船实验做了八九次,才送人上太空,而我国只做了4次实验;别的国家从单人单天飞行到多人多天飞行,经历了五六次尝试,而我国从“神五”到“神六”一步就实现了,“神七”将进一步实现出舱行走。这种跨越,靠的就是实事求是,根据中国的需要来发展航天事业。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。
  创新要允许失败
  创新就是做前人没做的事情,应该是争取成功,允许失败,允许反复。
  21世纪,各国“发展天疆”的意识都非常强。有一种说法:谁控制了太空,谁就控制了地球。发展航天科技,各国不惜财力。我国虽然是第三个成功发射载人航天飞船,但比起第一、二位国家还有很大差距,我们只有3个航天员上天,而人家已经有几百人上天;我们的载人飞行时间将达到5天,而人家早已实现了飞行几百天;我们试图进行深空探测,探访月球,而人家已把九大行星都访遍了。
  创新面临着挑战和压力。在这种情况下,我们必须为年轻的科技人员创造一个宽松环境。尤其对具有创新性开发性的科研项目应允许失败。要避免一些错误的认识,认为中国的科学研究好像项项都成功。要求任何一个科研项目,尤其是具有创新性、开发性的项目,都必须一次性成功,是不现实的,必然会给科研人员造成巨大的压力。
  创新不是灵机一动,而是漫长而艰苦的过程。现在有很多科研人员,尤其是骨干人员,忙于应付各种审查、评定,忙于跑关系、跑路子,不能把精力集中在科研攻关上。今后应减少一些审查和评定,让有攻关、开发能力的技术骨干,在自己的专业岗位上干上十几年、几十年或者一辈子。即使在本专业、本学科没有突破,他们的成绩和成果也应得到承认和尊重。


点击下载:
Copyright ©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aily,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普网 版权所有
联系电话:010-58884190 来信与投稿:msta@kepu.gov.cn
京ICP备05022684号-3 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15号 邮编:100038